奥戈登与投射性认同
奥格登(T. H. Ogden)
奥格登认为,投射性认同虽然来自克莱因学派,但是他觉得这个概念和死本能、妒忌、与生俱来的攻击性这些克莱因学派的基础理论没什么关系。
从心理发生学上来说,他总结很多人的观点,提出投射性认同发生在婴儿试图感知、组织、管理他的内在和外在体验并且与环境进行沟通的时候。在此时婴儿接受到大量的、复杂的、混乱的、让人恐惧的刺激。如果他有一个“恰好的母亲(good enough mother) (Winnicott, 1952), 婴儿就可以学会组织自己的体验。
在此组织过程中,婴儿应用分裂(splitting)这种方式把好的体验和坏的体验分开,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早期的心理组织模型。这种假设似乎在精神分析的历史中是被得到广泛承认的。早在弗洛伊德本人论述分裂这个防御机制的时候,就提出过类似的观点。(Freud, 1920,Jacobson, 1964,Kernberg, 1976)
但是接着上面的假设,奥格登等人提出,为了巩固、丰富这个最基本的早期心理组织,婴儿使用了投射性幻想和内投性幻想 ( introjective fantasies )两种方式。而这两种方式又进一步促进分裂。
这个心理过程发生在母婴两分体(mother-infant dyad)时期,对这个时期的具体时间众说纷纭,奥格登自己的看法是这个时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时段。
但是对这个时期的关系的描述,大家还是比较一致。
如Spitz 把这种母婴关系描述为“准心理感应”(quasi-telepathic),这时候的婴儿更多是完全接受感受,而不是察觉个人感受。母亲的感受被孩子接受,并且铸造了孩子的情感模式。母子间的沟通是一种共感模式(con-esthetic mode ofcommunication)(Spitz,1965)。
而Winnicott的观察也差不多,他说在这种关系中,母亲变得高度敏感,几乎到了病态的程度,但是也只有这样,她才能够进入婴儿的内心空间,理解婴儿的需要(Winnicott, 1956).
在如上的心理发育背景下,婴儿开始使用投射性认同,既作为一种防御方式,又作为一种沟通方法。投射性认同帮助婴儿把好的体验和坏的体验分隔开,从而保证了自体的安全。
所以不难看出,其实投射性认同相当于我们把自己的一部分寄存在别人那里,这样,寄存的这些东西仍然属于我们,同时通过不断去查看这些寄存物,我们有可以保持和他人(寄存者)的沟通。
从沟通这个方面来看,通过投射性认同,婴儿能够感受到他正在感受着,婴儿无法通过言语告诉母亲他的感受,但是通过投射性认同,他在母亲心里诱发了出和他一样的感受,所以我们也可以把投射性认同看作是一个信使,它告诉母亲,孩子现在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反复投射性认同让婴儿形成了一种原始的客体关系模式。婴儿和一个仅仅是部分和自己分离的客体进行互动。投射性认同形成的是一种过渡性质的客体关系。
所以投射性认同并不是一个稳定的状态,它必然会引起心理结构的进一步改变。正如我们在下文中的案例中看到的一样。
奥格登认为,在讨论投射性认同的概念的时候,首先要确定投射性认同确实是涉及到两个人的,一个投射者(projector),一个接受者(recipient)。
这两个人投射性认同的互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Ogden, 1974, 1976, 1979,1982)
第一阶段——
投射者一开始感觉到一种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是内在的,他会觉得自己内心的某些部分可能会被自己的自体摧毁,或者这些部分可能会伤害到他的自体,为了安全起见,他采用投射这种防御机制,把他内心的这些部分放到其他人那里。投射性认同的核心特质就是在幻想中把自己的一部分放到别人身上,并从自己这边去控制投射出去的那个部分。
第二阶段——
接受者会感觉到投射者传递过来的压力,产生相应的感觉,并会根据投射者的投射幻想采取相应的行动。比如说,一个患者谴责一位有一定经验的治疗师不具备治疗师基本的素质,对他没有关心和理解,治疗没有一点效果,治疗师这时候变得很愤怒,开始向患者摆事实、讲道理、并且用野蛮分析的方式谴责患者“有阻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患者把内心的迫害性客体首先通过第一阶段投射到治疗师身上,治疗师体验到了威胁和压力,治疗师体验到的愤怒正是患者投射出来的感觉,然后治疗师通过说教这种行为会回应了患者的投射,这时候治疗师开始真的变得像一个坏客体了,他真的没有倾听、关心、理解患者,而只关心向患者证明,“治疗是有效的,我没做错什么,都是你的阻抗惹的祸!”
奥格登认为,没有投射者和接受者的互动,投射性认同的过程就不可能完成,所以他把投射性认同的第一,第二阶段称为诱导期(induction phase)。
第三阶段——
在这个阶段接受者体验到自己有一部分变得像投射者的投射性幻想,但是接受者同时以一个和投射者不同的人的身份来体验、修正这些投射过来的情感和观念,接受者的感受可能是和投射者接近的,但是这些感受不完全等同于投射者的感受,也就是说,这些感觉不是被植入的感受。虽然接受者的感受是在投射者的压力下被诱导出的,但是接受者自己是这些感受的主人。这些感觉已经属于另外一套人格系统,具有了接受者本人的人格特点。接受者用自己的防御机制、心理过程来处理、代谢、容纳这些被诱发出的感受。(Langs, 1976, Bion,
也就是说,在接受者处理投射过来的感受的过程中,如果接受者处理这些感受的方式和投射者不同,那那就会有一些新的感受产生,这些新感受既包括了原来投射过来的情绪、想法、表象,也包括了接受者自身的感受,在治疗中,如果这些新产生的感受对自体和客体以及表象都不具有威胁性的话,就可以说治疗师对投射过来的感受得处理比较成功(Little, 1966)。当然,这些新感受中有时候还包括了接受者(治疗师)自身的病理性成分。
也许我们可以这么说,在投射性认同的第三阶段,首先,投射的成份通过双方的互动被“消化”。然后,消化了的投射成份被投射者内化,这种内化过程的成熟程度决定于投射者使用的认同形成的成熟度。
投射者认同了接受者后,就有可能进一步用新的方式来处理以前投射出去的内容,很多人认为,这种过程也许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这个认同、再次内化的过程可能是更加病理性的。
有关投射性认同的投射者认同接受者这一点,恰恰是奥格登认为治疗起效的原理,他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说明——
J先生进行了大约一年的精神分析,他总是不断对分析提出疑问,认为分析的过程也许是在浪费时间。在付治疗费的时候,总是拖拖拉拉,让分析师怀疑他是否会脱落,并且不付治疗费。而且,由于很多次对他的治疗都要延长时间,分析师想到了他的同事只做50分钟的治疗,但是收费却和他55分钟的治疗一模一样。结果有一次会面的时候,分析师想让这次会面的时间缩短,而让患者在治疗室外等了几分钟。
其实这时候投射性认同已经开始,可是双方都没有意识到治疗关系中发生了什么。
逐渐分析师发现,他之所以很难准时结束治疗是因为分析师自己有很多的内疚感,因为他觉得自己给患者的治疗不值那么多钱。正是这种内疚感让分析师很难坚持分析的基本设置。分析师逐渐明白,原来他心里认为如果叫患者为他没有价值的工作付钱,这是一种贪婪的欲望,为了抵御这种所谓的贪婪的欲望,他就慷慨地把自己的时间奉献给这位患者,从而避免了任何人谴责分析师是贪婪的。
领悟到这一点后,分析师能够开始更加明智地工作,回
他发现J先生的父亲在他15个月的时候,抛弃了他和他的母亲。患者的母亲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字里行间给J传递的观念是,正是由于J的出生,J对母亲的时间、精力、情感的贪婪的欲望,造成了父亲抛弃母子俩。而J需要强烈地否认自己的感受,让自己意识不到自己有贪婪的需要。他不能告诉分析师他需要增加会面时间,因为这是贪婪的,而这种贪婪可能会受到父亲的抛弃,和母亲的攻击。这时候,由于转移(transference)的作用,分析师代表了父亲和母亲。所以,他采用了相反的方式,通过谴责分析师完全没有吸引力和分析工作没有价值来对抗自己内心对分析的渴望。
在分析师这边,也造成了分析师对自己贪欲的厌恶和否认。这时候,分析师对这些投射过来的感受的处理的第一步是意识到、并且定位这些内疚的感受。接着,分析师试图理解自己内心贪婪的欲望和随之而来的内疚感,而不采用患者使用的防御如否认、掩饰、投射等。这个处理、修正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分析师领悟到他自己是可以具有贪婪的欲望和内疚的感受的,而没有必要让这些欲望和感受摧毁自己。影响分析工作进行下去的不是分析师内心出现了贪婪的欲望和内疚的感受,而是分析师试图否认这些欲望和感受,并通过很多防御性活动来推卸这些感受和欲望。
当分析师能够容纳自己的这些欲望和感受之后,他能够更好的处理治疗设置的问题的。他觉得他没有必要再隐藏自己为自己的工作得到钱财时的喜悦的心情。一段时间后,患者按时给了分析师一张支票,分析师轻声地笑,并且表达自己对此感到高兴。在此过程中,分析师自己对贪欲、自我兴趣、自我价值的整合被患者内化。
虽然分析师没有直接的解释患者对贪婪的恐惧和他使用的投射性认同的防御机制。但是通过分析师这个投射接受者的自身整合,患者能够通过再次内化分析师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奥格登认为,投射性认同的功能在于4个方面: (1)作为一种防御,能够让人们远离自体的不想要的或者是有危险的部分。同时通过幻想让自体的某些部分存活在另一个人那里。(2)投射性认同是一种交流模式,投射者通过这种交流模式,让另外一个人体验到压力,体验到和投射者类似的情感,从而接受者能够理解投射者的内心情感。(3)投射性认同是一种原始的客体关系形式,一种客体联系的类型,其中投射者体验到接受投射者是一个独立的程度能够达到容纳自我的某些部分的客体,而这个投射的客体的未分化的程度有能够达到维持投射者的幻想发现,让投射者能够幻想着彼此能够分享投射出的情感。(4)投射性认同是一种心理改变的通路。通过投射性认同一个人的情感能够被另外一个人体验到,然后,投射者认同接受者对投射出的情感的处理方式。(Odgen,1974)
同时,奥格登的投射性认同的定义主要特点在于把投射性认同分作三个阶段:(1)投射者在幻想中把他自己的一个部分去除,并用一种控制的方式把这个部分放到另外一个人的身上;(2)通过人际互动,投射者尽力地对被投射者施加压力,从而投射者自己体验到了伴随着投射的情感;(3)接受投射者接受了投射,并且对投射进行修正,而投射者又把这些修正了的东西再次内化。
由于这三个阶段的存在也说明了投射性认同过程中的投射过程和单一使用的投射的还是有不同的,投射性认同中的投射阶段是通过外化和内化(externalization andinternalization)的过程侵入了真实的外在客体,它是一种双人现象,而投射则是一种单人现象。在投射中被投射的成分往往是在客体表象和自体表象间发生转移,但是投射性认同的投射阶段的时候,被投射的成分除了在客体表象和自体表象间发生转移外,往往会在客体和自体间发生迁移。单一的投射时,人们会有这样的感觉:“为什么他会这么做?这家伙真不可理喻。”他和把自己和对方分得很清楚。但是投射性认同者的感觉却往往是,“他太差了,就像我一样。”他觉得自己和客体是很接近的。这也验证了一点,就是投射性认同的投射者往往能够保持和接受者的共情。
Copyright © 2008- 德中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