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人接触就紧张,怎么办?
问:一跟陌生人接触心里就会莫名的紧张就会变得特别不自然,不敢在公共场合说话,害怕被聚焦的感觉,甚至走路我都怕遇到认识的人,因为害怕和人打招呼。这个心理缺陷一直都是我心里的一个痛,它阻碍我的成长,使我的人际关系很受限,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怎么样才能克服这个心理障碍?
杨力虹:找到因果畏惧的根源,跟生命源头相接
亲爱的,此时此刻,我无法用技术或知识来臆断你的畏惧、焦虑根源,我只能给你疗愈的方向。每一个生命在我看来,都是独一无二,又是息息相关的。
我的疗愈故事
给你讲一段我的故事吧。大概在大学以前,我一直胆怯、畏惧,焦虑的。不敢和生人说话,父亲为了训练我,经常给我五毛钱,去小店替他买烟,以此来锻炼我的“胆量”。我十二岁独自一人坐船从重庆回彭水,超过一天一夜的旅途生活,不敢去人群里排队买饭,饿了整整二十八个小时,那是多么漫长、难熬的时光啊,那二十八个小时里,饥肠辘辘的我把所有吃过的美食都仔细回味了一遍,但无法鼓足勇气去排队,跟那么多人一起,买饭。在学校,最怕的就是被老师点名发言,因为我从来不敢举手,每当老师要点名时,我就如坐针毡,心跳过速。其实我成绩一直不错,基本上保持在前三名,我不知道恐惧、焦虑的根源来自何处。有时,我突然清醒过来时,发现自己的手指正在口袋里无意识地写着字,数着笔画。高考前一段,我的焦虑情况更加严重,要回家看好几次,门有没有关,锁有没有到位?晚上一睡觉,肯定磨牙。
成年后,机缘成熟时,接触到身心灵行业,我才重新去连接自己受伤的内在孩童,用前世回溯等催眠方法找到恐惧、焦虑的根源,疗愈后放下,现在的我,可以心无挂碍、自由自在地一人独住山上,无所畏惧。当然,《心经》里那句“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从究竟层面上,释放了我。所以,我认为,佛法是最根本、最究竟的解脱道路。而身心灵的疗愈方法,对困局里的案主来说,却是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有为法,它可以帮助案主清理、疗愈、放下。
找到因果畏惧的根源,跟生命源头相接
适当的焦虑是健康的。如果焦虑指数太高,是会影响身心功能,导致受自主神经作用的器官系统、交感神经机能亢进,心脏血管、呼吸、泌尿、呼吸系统都受影响,甚至演变为一种心理疾病。
这不是靠意志力来克服的问题,意识层面的“知道”通常是用来说服我们自己用的。而事实上,影响我们行为的是深潜海底的潜意识,它跟个人成长经历有关,它里面有深藏的、固定的信念系统在运作。在我们的疗愈过程中,要找到造成畏惧的根源,清理、疗愈创伤,重建正向信念,跟生命源头连接,找回案主内在的力量,让经过疗愈的案主可以自信满满、从容自在地面对一切人、事、物。
你目前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行星能量颂钵、催眠、灵性家排等方法来减压、释放,重建自信、重塑信念来整体疗愈的。
赖秋恺:把情绪当能量看,不把能量当情绪看
我已有好几年的讲课经验,但既使现在我要上台,内心依然会很动荡。以前,我称它为「紧张」;现在,我称它为「能量」,一股动荡、有点热、有点紧、在胸膛振动的能量。
你注意到二者的区别了吗?
「紧张」是一种情绪;而「能量」没有任何好恶知见的攀附,没有任何意义,就只是单纯的感受它的物理变化(动荡、热、紧),并任其自在。
若你能练习将你的「紧张,害怕」视为只是一股动荡、有点热、有点紧的「能量」在胸膛振动,看清任何情绪的实相:其实只是一股没有任何意义的能量,那么你就能脱离「紧张,害怕」的枷锁,让这股能量自由的在你胸膛流动,不必平抚或转移它,而你依然可以畅所欲言,落落大方,言之有物,展现最好的自己。
坦尼沙罗尊者:使觉知充满全身,你就可以抵制任何外来的影响
为了保护自己,我们将心灵的重心挪到了身体之外
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得知,我们的喜乐将有赖于他人如何对待我们。作为孩子,我们的周围都是些力量比自己大得多的人,因此我们与周围人们的关系中,总存在着一种畏惧感。我们对他人的情绪,对他们会做什么,变得敏感起来。结果是,我们的重心放到了外面,因为我们畏惧他们,试图在外面造起一堵墙来保护自己不受他们[的威胁]。
要把自己放到一个更有力量的位置,就要不断增强自己内心的力量,因为你的幸福的来源就在内心,它不在从任何人那里拿走任何东西,你也就不需要怕任何人。
使觉知充满全身,你就可以抵制任何外来的影响
觉察自己,观察你的起心动念,将心不断地归零,当你可以做到使觉知充满全身,这股平滑的能量流会建造起某种力场,使你的心坚实牢固,可以抵制外来的影响。
不过,当你的觉知没有像这样填满身体时,你的处境比较弱,并且你直觉地自知处境弱。其他人可以侵入你的内在空间。于是你手忙脚乱,试图建造起各种各样的防御工事。由于把这么多能量放在了防御上,而那些能量都在身体之外,这就打乱了你的平衡。
摘自《社交焦虑》
李子勋:社交恐惧是对自己的恐惧
跟人接触就紧张,其实是是自己对自己的排斥,也是某种程度的社交恐惧症。有社交恐惧的人内心都有那么一个超然、完美、权威的我,它用苛刻的“必须”来控制自己,当社交中稍有不完美,一种强烈的自我否定、贬低、谴责油然而生。因此坦诚的接纳自己,承认自己不善社交,允许自己不完善甚至甘愿自己有些另类、讨人嫌,是根治社交恐惧的良方。
Copyright © 2008- 德中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