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识行为的表现
1.在某种意义上,所有创造性活动都是对边缘的挑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恶作剧精灵与创造性有着深厚的关系。富有创造性的人应该时刻留意,不能错过与恶作剧精灵原型的接触而失去了可贵的创造性。但也决不能被恶作剧精灵绑架,否则只能是一个单纯的“招人讨厌的人”,只能是一个破坏者。——河合隼雄《心理治疗之路》
2.有些人开始从事心理治疗的初衷是单纯地想帮助正在苦恼的人,虽然刚开始还不一定想到要通过心理治疗来帮助他人的自性实现。但有人以这样的心态开始从事心理治疗,又很快地放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当事人的无意识行为表现(acting out)。当事人把内部需要完成的事情作为外部行为表现出来,就称为无意识行为表现。带着单纯美好的愿望开始这项工作,会受到当事人极具破坏型的无意识行为表现的伤害,从此完全丧失进行心理治疗的信心。
3.直截了当地说,在心理治疗的底层的暗流中,一直存在着“死和再生”。如果把这种无意识作为行为表现出来,那就是自杀。也正因为如此,治疗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当事人反复表达想死啊、这就去死啊,而且实际上就在准备行动。或者说也有他杀的可能性。如果我们期待着一个急剧的变化,期待他再生的愿望就算是在无意识的范围内,一旦作为行为表现出来,就变成了杀害这个人。人在成长过程中,有时候需要象征意义的“弑父”、“杀母”。
4.或者说,把心理治疗的“深厚关系”作为行为表现出来,很可能就变成了治疗者和当事人之间的恋爱关系,甚至性关系。后者的行为表现直接带来治疗关系的破坏。治疗者必须将自己的反移情意识化,了解其意义以避免破坏性的无意思行为表现。
5.当然,最好不要发生什么无意识行为表现。在本章第二节里,我们讨论“移情”、“反移情”的深度时说到过,在很深的关系成立时,外部看不到治疗者做什么特殊的事情,对当事人来说也没有什么戏剧性的变化。但是,通向成长的过程扎扎实实地进行着。当然,梦中也有可能会戏剧性的体验。有的时候是他杀,也有人清晰地梦见自己的死。心理治疗像这样顺利地进展下去的话,对治疗者来说真是值得庆幸的事。就像是两个人在充分地享受着创作叙事的过程。只可惜,这样的情况真的很少见。
6.我们平时老挂在嘴上的“自性实现”、“个性化”的过程,实际上有着各种各样的路径。心理治疗的现场,特别是荣各派的分析家们更容易多去看内在的成熟。其实,内在、外在都同样重要,把重点放在哪里,因当事人的个性而异,心理治疗师应当时刻注意两者一定程度的平衡,不要轻易断言内部还是外部更有价值、更应该是重点。回想起笔者接触到的人们,真是什么样的情况都有。
7.这样想的话,我们对“无意识行为表现”的评价也会稍稍发生变化。而且,当事人的行为是属于有意义的行为还是单纯的无意识行为表现,这个界限也会变得非常模糊。特别是,人越是年轻,越是通过行为在学习,或者通过失败在学习。所以治疗者过于恐惧无意识行为表现,治疗就会难于进展。
8.我们要明白,当事人的“表达”与治疗者的状态有着深深的瓜葛。心理治疗过程中经常碰到人说“想去死”。我就经验过这样的事,说“想去死”的人,从这种状态中解脱出来以后谈到:“当时,只有用‘我想死’这个词儿才能表达我想活下去的愿望。”不得不活下去,而且也想活下去,但活着实在太痛苦了。这种痛苦程度没有人能够理解,所以除了说“想去死”,找不出其他表达方式。如果治疗者能一定程度理解当事人活下去的痛苦的话,没准儿就当事人就能用“我想活下去”这样的语言来更直接地表达自己的心情了,但是得不到理解的极端痛苦时期,只能说“想死”了。
9.如果把当事人的“无意识行为表现”看作是对治疗者的一种“表达”方式,那么,治疗者的共情能力再能提高一些的话,这种“无意识行为表现”就没有必要了。作为治疗者,不能忘了这一点。当然,这也不是说“无意识行为表现”都是治疗者的责任。但反过来说都怪当事人而去责难他的话,也欠考虑了。当事人并不是只对着治疗者而是对着整个世界在“表达”,可以说治疗者必须作为这个“世界”的代表来读懂当事人的“表达”。
10.看到心理治疗师长期奉陪着当事人的“无意识行为表现”,会觉得忍耐力相当强。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样。并不是单纯地痛苦着、忍耐着,而是知道自己的能力、理解了当事人的“表达”内容,心里明白事情大概就是这样吧,就这么样陪着当事人。有的时候也会想到:如果自己共情能力再强一些的话,当事人也不用反复呈现他的无意识行为表现了。
11.当事人一般对心理治疗师微妙的心理活动非常敏感,“先生又骄傲了吧”“先生放心了开始松劲儿了吧”等等,会非常准确地指出来,这时候,承认事实,该道歉的道歉。但也不要做过火了,否则,当事人会突然感到不安或者内疚,“无意识行为表现”更加激烈。而且,过分地道歉也会使当事人觉得这个治疗者根本靠不住,反倒没有了安全感。为了试探你的可靠性,不得不下意识地用各种手段使劲儿地摇晃你。
12.做错事的时候,跟做错的事情相应的、不多不少的道歉,是比较难于把握的。但是,无论体育运动还是艺术,都有一个“适度”的问题,恰到好处才是本事。心理治疗师在“心”的领域,也需要日积月累地修炼掌握“恰到好处”的度。治疗者贴切的应对可以相当程度地减少当事人的无意识行为表现。当然,我们前边也指出了,没有适当的无意识行为表现,有的时候也难以进展。
摘自河合隼雄《心理治疗之路》(河合隼雄)
Copyright © 2008- 德中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