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谈性
再度写下这个题目,是因为在每次性安全教育进课堂的时候,差不多
曾有一次在一个山区的小学,第一次面向家长们讲授“与孩子谈性”这个话题,当时校长送我到教室,原是准备把我送到教室就下楼去听另一堂面向孩子的课的,结果我开讲之后她就再没动地方,原因很简单,我所讲到的这些内容是她之前不曾听过,也不了解的。课后她告诉我“我真没想到,生活里那些细微的事情里,原来有这么多的道理,我孩子小的时候就知道这些就好了”。其实,有些事情,永远不嫌晚,知道了,总比不知道好。
哪个孩子的出生,都是与性有关的,在老祖宗的文化中,食色性,都属于天性的范畴,性与吃饭喝水一样,是平常的事情。对于平常的事,其实是不会引起太多好奇的,反倒是越隐晦,就唤起越多的幻想,而人通常对幻想层面的东西是有验证的冲动的,所以,当孩子们不能从正确途径,得到真实的信息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被那些非正常渠道的信息所驱动,他们期待验证幻想中的情景,这反而可能成为一件危险的事。
有家长问我,多大可以跟孩子谈性?这里首先要知道的一点是,孩子多大就开始有了性的概念。我记得我的女儿在她上幼儿园时,那时还不到三岁,有一天睡前她很兴奋的念叨:我是女孩儿,飞飞是男孩儿,飞飞有小鸡鸡,站着尿泡,我没有小鸡鸡,我蹲着尿泡。很明显,那时她就已经知道了性别的不同。童言无忌,感受到孩子可爱的同时,父母在这时也应该意识到孩子的性意识已经萌动了。在这时候,父母就可以很轻松的与孩子讨论一些与性相关的浅显的话题,比如男孩儿女孩儿是不同的,爸爸妈妈也是不同的,爸爸妈妈相爱才有了宝宝这个爱的结晶等。当然,也可以告诉孩子,自己的身体是属于自己,隐私部位别人是没有权力触碰的,当身体被侵犯时,要告诉爸爸妈妈等等。同时,当孩子已经发展出一些性的概念后,异性父母就应该退出对孩子身体的照顾,比如不再单独带TA洗澡,不再帮TA擦洗隐私部位等。
孩子性萌动的另一个典型表达是开始更愿意亲近异性父母,比如四五岁的小男孩儿会搂着妈妈的脖子说“妈妈,长大我要跟你结婚”,或是早晨冲到父母床上,拿着手里的玩具枪冲爸爸一阵扫射,然后就躺到妈妈身边,搂着妈妈很亲昵。这些都是很容易带给父母满足感的时刻,但这些时刻都是与孩子的发展有关的,这些游戏的背后,是孩子与同性父母的竞争和与异性父母的接近。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这种表达理解得越清晰,就越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TA人生中的这些特别发展阶段。这时候也意味着,父母应该与孩子分开房间睡了,太晚与孩子分床、分房,都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不可挽回的创伤性影响。
有家长担心,我跟这么小的孩子谈性,会不会反而会刺激他?我想这些担心,恰是来自对于性发展的不了解。在动力性家庭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当父母在谈到他们的性问题里,在旁边玩玩具的孩子会用他们手中的玩具将问题呈现出来,虽然他们并没有用语言参与父母的讨论,但很明显,他们用他们的玩具无意识中做了象征性的表达。这就意味着,对于很小的孩子,比如三四岁,他们潜意识中对性已经非常了解了。所以,当父母能坦然地与孩子讨论性保护话题时,对孩子来讲,他的体验中是安全的,如果父母不能坦然,对于孩子来说,他会感受到其中的隐晦,而这个隐晦可能在孩子的幻想中会将它感受为是被禁止的,是不安全的,这反而会为他的成年生活埋下阴影。
家长还需要了解的是,性,对于一个人来说,除了性行为本身,还有着更加复杂和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说,性,并不只是性行为那么简单,性的背后,与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心理学界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试验:恒河猴母爱剥夺试验。在试验中,刚出生的猴子被带离母亲,由人工抚养。在抚养过程中,为TA同时提供两个替代母亲:一个是由金属制成的,但是有奶瓶的“母亲”;另一个是由柔软毛巾包裹起来的,可以晃动的“母亲”,但是她没有奶瓶。观察中发现,当小猴子饿了时候,TA会到有奶瓶的母亲那里吃饱,然后迅速回到柔软母亲那里,依偎在她的身上,晃动着她的身体。这就提示我们,在母婴关系中,喂养并不是最重要的元素,而这种皮肤可以亲密接触的,身体可以以浸入的感觉,也就是情感层面的相互联结的需要,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两性关系其实很类似母婴关系,在两性关系中,这种相互联结的亲密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些家庭关系出现问题的家庭中,会发生乱伦的情况,因为那对很多的孩子来讲,意味着情感联结的需要。
这个试验的后期结果显示,在替代母亲喂养下长大的猴子,当它们成年后,大约有一半无法完成交配的功能,另有一半的母猴子在生育后无法完成母亲的功能,它们有拒绝为小猴子喂奶,或者伤害小猴子的行为。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在它们的成长中,因为缺少母亲喂养的体验,所以它们也没有办法自然发展出喂养的天性。在试验人员的帮助下,有一部分母猴学会了喂养,但也有一部分始终拒绝喂养行为。但如果它们能再次养育的话,它们大部分可以自发的进入喂养幼崽的过程,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与人工对上一次养育的教授有关。这个试验的结果提示:早期养育中情感交流的匮乏,会直接影响到成年之后的性行为和性能力。
所以,对孩子的性保护,也不只是帮助他们离开来自外界的性伤害那么简单,家长老师还需要做的,是保护他们的成长,保护他们的未来。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家长老师对性有着充分的理解,只有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家长才有可能知道,从哪个方向去保护,如何去保护。
孩子每个年龄段的性发展是不同的,如果家长对孩子性发展的路线有着充分的了解,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孩子的行为,从而确定孩子的发展是不是健康。比如这次在阳山的课程中,我面对的是四、五、六年级的孩子,虽然是连续的三个年级,但学生的年龄段却是跨越了孩子发展的两个阶段,所以孩子们的表现形式会非常不同。四年级的孩子孩子很活跃,他们大约十一、二岁的年纪,处于青春期前期或是刚开始的阶段。在性发展上还处于潜伏期的后期,他们这时候的心理能量更多的放在了发展友谊上,是青春期亲密关系的过渡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性能量潜伏起来,他们可以和异性伙伴玩得不亦乐乎。但六年级的孩子明显不同,他们大约十三四岁的年纪,他们已经进入了生殖欲阶段,他们潜伏的性冲动已经复苏,为了抑制自己冲动的部分,他们在与异性同学的关系中,变得很节制,他们有些抗拒与异性伙伴的接触,所以整堂课程更多的需要向他们讲解,而很难如四年级的孩子那样,在游戏中学习。这是他们人生发展非常重要的阶段,如果他们的个体发展能够顺利进入青春期,将性目标和对象集中在异性身上,将有助于形成正常的人格;相反,如果个体的性能量受到外部干扰或其他原因的阻隔而停滞,无法进入青春期,就可能导致各种性变态和性倒错,甚至产生病态人格。
对于这些知识,恐怕很多家长都是不了解的,因为不了解,所以也就无从知道该如何与孩子共同去面对性这样一个有些困难的话题。所以,对于孩子的性保护,很大程度上需要从父母对于相关知识的了解做起,当父母理解得越深入的时候,也就会越有能力帮助孩子发展出健康的自我保护能力来。(王雪岩)
Copyright © 2008- 德中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