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导论》笔记之
——“伊谛普斯情结”
1)母亲为第一个所爱的对象。因为我们说的爱侧重于性倾向的精神方面,而暂时不管或抛开这种倾向的身体或“肉体”的本能要求。在儿童以母亲为爱的对象时,他们已开始受到压抑作用的影响,并开始忘记自己性目标的某一部分。这种以母亲为爱的对象的选择称为“伊谛普斯情结(Oedipus complex)”,这在对神经症的精神分析解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成为人们反对精神分析的重要原因。
2)这位雅典的剧作家的作品展示了一种方法,即通过长时间巧妙询问,以及新证据的不断发现,使伊谛普斯很久以前的习性逐渐暴露出来,这种询问的经过与精神分析的进程具有某种相似之处。
3)因为它基本上是一种不道德的作品:它描绘某种神力指定某人要犯某种罪过,即使由道德冲动反抗这种犯罪的行动,也都无济于事,最终使个体逃脱社会法律的责任。很容易假设作者想借这个社会故事表示其对上帝命运的控诉,在对上帝进行批评和表示敌对的欧里皮得斯的手中,很可能确实有这种控诉。但是,对于虔诚的索福克勒斯来说,他决不会有这种含义。他认为尽管上帝可以预定我们要犯某种罪过,我们也必须顺从其意志,这才称得上是最高的道德,甚至在它助长罪恶时也是如此。我像这种道德不是这个戏剧的要点,而且它对剧本的效果并不产生任何影响。观众并不会对此受到感动,;他的反应不在于此,而在于传说本身的神秘意义和内容。他的反应就好像是通过自我分析,他已认识到了自身的伊谛普斯情结,并且上帝和预兆的意志就是他自己的潜意识的令人高兴的化妆物。似乎他被迫记住两个愿望:去除父亲和取代父亲的位置娶母为妻。他又对这两个愿望感到可怖。他明白剧作家的声音就好像在对他说:“在与这些罪恶意图的对抗中,你对你的责任进行抗争和对你所做的一切进行反抗,这些都是徒劳的。你对无法消除这些罪恶感到内疚;它们仍然存在于你的潜意识之中。”这其中包含了心理学的真理。即使将自己的邪恶冲动压抑到潜意识中,并且想要随后告诉自己他已不再对它们承担任何责任,但他仍然以罪恶感而意识到这一责任,尽管他并不知道这种罪疚感的基础。
4)无疑,伊谛普斯情结可被看作这种罪疚感的最重要的源泉,神经症患者时常深受磨难。除此之外,我于1913年出版的一本书《图腾与禁忌》的书,书中探索了有关人类宗教和道德的起源问题,我提出一种假设,认为有史以来人类的罪恶感或许来自于伊谛普斯情结,而这种罪疚感是宗教和道德的起因。
5)同一儿童有时也对父亲表示好感,这种观察事实时常使我们迷惑不解,但是,相反(或最好是说“两极性(ambivalent)”)的情感态度在成人中可引起冲突,但在儿童身上则可以长时间并行不悖,正像这种情感后来永运彼此存在于潜意识中一样。
6)我们应指出的是父母自己时常对唤起孩子的伊谛普斯态度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为父母对孩子的宠爱也遵循性别吸引的选择,对于多个儿童来说,父亲对其小女儿表现出明显的偏爱,而母亲则偏爱其小儿子,但是,儿童中伊谛普斯情结的自发本质甚至不可能受这个因素的严重影响。
7)在另一个新孩子到来的时候,伊谛普斯情结被扩大为一种家庭的情结,这使自我的利益受到损害,于是对于接受新的弟弟或妹妹产生一种厌恶之感,并且希望去除他们。
8)如果一个儿童因母亲又生了一个孩子而使他处于次要的位置,并开始与母亲相隔离,那么他不会很容易地原谅母亲使自己丧失这个位置的;这时成人才有的被称为痛恨的情感在他心目中引起,并时常成为一种永久的隔膜的基础。我们已提到过性探索及其所有的后果通常和这种关键的经验有关。
9)随着这些弟弟妹妹的成长,这位男孩对于他们的态度会产生十分明显的变化。他可能会把他的妹妹作为爱的对象,从而替代他那不忠实的母亲。
10)一个小女孩子可能用她的年长的刚刚作为父亲的替代,因为父亲已不再像从前那样对她具有强烈的清感兴趣。或她可能把小妹妹看作是她幻想为父亲所生的孩子的替代。
11)从此你们可以推想到儿童在其兄弟姐妹中的排行会对他后来的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12)所有这些都忽视了这样的事实:如果确实有一些抵抗乱伦诱惑的自然障碍,那么法律和风俗便没有必要做出严重惩戒的规定了。事实恰好相反,人们的第一个选择对象通常属于乱伦范围的,男孩以母亲和姐妹为对象;为了避免这种幼稚的倾向得以实现,就需要严厉的阻止。
13)赖克(1915-1916)在其最近的著作中说,野蛮人把青春期作为“再生”的代表,而青春期所举行的仪式则标明了男孩从对母亲的乱伦依恋中解脱出来,并恢复了对父亲的情感。
由分析伊谛普斯情结得到的临床事实,具有很高的实际意义。我们知道在青春期性本能首次开始全力寻求其满足,它再次转向过去熟悉的乱伦对象,来发泄其力比多。婴儿的目标对象只是虚弱无助的东西,但它却为青春期选择对象指明了方向。这样,青春期有一种十分强烈的情结过程形成,并指向伊谛普斯情结的方向,或对它表示反抗。然而,由于意识已知道防御,所以这些情绪过程还必须大部分都仍然存在于意识之外。从此之后,人类个体不得不使自己致力于摆脱父母束缚的重大任务之中,而且只有在完成了这个任务之后,他才可能不再是一个孩子,而成为社会团体中的一员。对于儿子来说,这个任务包括将其力比多愿望不再以其母亲为目标,而且转向对真正的外界索爱对象的选择之上,并且如果他们仍然敌视父亲,那么他必须尽力和解;如果他无法反抗而一味地顺从,那么他就必须尽力不受控制。这些任务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而且显然很少是以理想的方式得到处理,也就是说在心理上和社会上两方面都是正确的方式。然而,对神经症来说,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儿子使其整个生活都仍然屈从于父亲的权威之下,并且他不能使其力比多转向外部的性对象。对于女儿来说也是同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伊谛普斯情结可以被看作是神经症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 德中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