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治疗与催眠治疗中的
——“前世今生”
记得曾在培训中接受催眠师的“前世今生”的催眠体验,体验结束后,有的学员就很纳闷,怎么有人哭得断肠欲绝,怎么有人就完全没看到图像呢?究竟是真的看到前生来世,还是根本就没有,倒底个案能不能看到? >
也曾有过初诊的个案咨询过,做过其他催眠师的“前世今生”后怎么感觉和朱建军所做的意象对话,没什么两样嘛,到底催眠治疗有没有效果?
也有过心理同行质疑,这两者好像没什么区别嘛,你们只是加了个催眠的外衣,搞得玄乎点,就多收费,根本就是骗人嘛?
其实,有这些疑问都很正常,也非常合理。毕竟在催眠界专业的学术讨论不多,而且和心理咨询相似,因为几乎没有什么门槛,所以是个人就可以做,所以产生混乱也不足为怪。
今天不是要讨论这些方式的好坏,优缺点,我们的讨论目的是要区分催眠中的一些治疗技巧究竟是一种纯心理意象治疗,还是纯深度催眠状态下的真性年龄倒退治疗?
先选逐一介绍一下,然后再解释,意向治疗大体上主要是以想像,大脑内视觉为主,辅以其他感觉系统,进行的一种治疗,最早的荣格分析心理学,到近代的,完形心理治疗,NLP(神经语言程序学)。
举几个实战例子,像意向对话中的看房子、看境子,使个案在放松的环境下,进行想像,在意向中随机进行改变,根据个案看到的场景的变化,进行互动。比如进入一个房间,咨询师会问个案,都看到什么,打开书橱,里面会放有什么,等等类似的活动进行;像NLP中,要解决父母家庭问题,使个案进入父母的身体里,感觉父母的想法,不断的进行互动,进行抽离时,想像升入高空,看到自己的创伤事件。
在一些寻常的恐惧治疗中,如恐惧蜘蛛,则可以在意像中改变蜘蛛的样子,使之变成另外一种可爱的意象,从而消除恐惧。
等等这些,都包含有意象治疗的内容,这种治疗已经不仅局限于某种心理流派当中,而是成为一种普遍的治疗方法被广大心理工作者而使用。
那催眠治疗中的“前世今生”则是很多标准式催眠师最善长的心理治疗技巧。也是最能吸引人的一种催眠技术。
具体的操作方式,是以标准式的步骤使个案进入催眠状态,但深度各异(这是后面要着重讨论的),进入一场景,比较多的是进入花园,下楼梯,进入一道门,然后,指示个案进入大门,这时会看到一些场景,催眠师就会询问个案在哪,穿什么样的衣服,看到了什么,在哪个时代,然后指示个案在场景中进行互动,从而进行改变。
这种催眠治疗衍生的还有其他一些方式,比如海上仙岛,指示个案坐在一飞岛上,到达一个小岛,询问个案,看到、听到、遇到的人物或动物,然后进行互动。从而达到心理改变的效果。
很多人可能会问,这两者好像没太大区别,无非是催眠治疗下,会先进行一种催眠诱导。然后进行意象治疗。
没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关键,究竟有哪些标准和因素可以影响这些治疗技巧呢?
1、与催眠深度有关系
在催眠治疗中,通常进入较深的状态,个案会依诱导产生幻觉。但在较浅或中度的催眠状态下,个案出现幻觉的可能性比较小。所以在治疗中,我们进行年龄倒退时,也分真性年龄倒退和假性年龄倒退。那在真性的年龄倒退进,依诱导产生的幻觉,会非常真实,甚至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那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纯催眠治疗技巧。但如果是在假性的年龄倒退,个案没有产生这种幻觉,那可能只是一种意象治疗,无非是当时个案的配合程序比清醒状态下的意象治疗效率要高些。
2、与个案的主导表象系统有关系。
学过NLP和催眠天书的同学应该都知道,区分个案的主导表像系统是进行催眠心理治疗的重要一步。如果个案是以内视为主导表像系统,那在意象治疗中,就会比较容易出图像,而且稳定,可以有连锁性的发展互动。但如果是以内听,和内感为主导表像系统的个案,则进行意象治疗的效果会打折扣。
3、与催眠次数有关。
在催眠治疗中,指望一次,两次解决严重的抑郁,焦虑,强迫,或是几十年的心理障碍和家庭系统问题那都是不现实的。所以催眠治疗也是需要几次,甚至十几次的治疗。那个案在多次的催眠治疗后,会越来越进状态,潜意识与催眠师的沟通也会越来越通畅。所以同样进行这种意象治疗或是“前世今生”,第一次与第十次的效果就会差很多。所以单凭首次的催眠体验就下结论这次的催眠效果有些草率。
4、与个案的求治意愿和配合程序有关
催眠治疗中,个案本身的求治意愿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个没有求治意愿,只是被亲属劝来的个案,就算是再好的催眠师,治疗效果也不会太好。催眠大师米尔顿,艾瑞克森,在其催眠治疗著作《催眠之声伴随你》里,对于减肥,戒酒的治疗故事中,都多次提到,个案本身是否准备好要进行治疗,对于没有意愿的个案,米尔顿都不会去进行治疗。
那在催眠培训中,可能有些学员因为自身的一些心理状态,和情绪问题所以比较渴望进行带有治疗性质的催眠演示,从而产生一些情绪反应,这都是很正常的。而对于一些可能并没有准备好,甚至是不相信这些的学员而言,那体验效果会差一些也不足为怪了。
5、与催眠治疗手法的单一有关。
很多初级的催眠师,可能在培训后,治疗内容比较单一,所以这种意象治疗,或是催眠的前生来世,使用频率过多,甚至是唯一的治疗方法。这就会使一部份个案产生怀疑和排斥心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对这种治疗方式适应。这时候催眠师就以个案的感受性不强,不适合催眠为由,而放弃这类个案。而个案也会因为一次的失败,而否定整个催眠界。我们真的不希望心理咨询正在发生的悲剧,在催眠业界中重演。
一时想得有这些,其实这里面可讨论的催眠内容非常多。但就意象治疗和催眠的“前世今生”本身而言都是一些治疗操作技巧,讨论是不是真的有前生来世,或是有意区分,哪些是心理治疗,哪些是催眠治疗进而讨论催眠治疗的虚假性,都没有什么太多现实意义。邓爷爷说过,“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那只要在实际的心理治疗中,它们产生了效果,使得个案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那就足够了。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opyright © 2008- 德中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