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班第八个督导案例
——一例SAP关于自我否定与焦虑状态的访谈
【案例背景】
1 来访者17岁,高三女孩。理科。在普通高中,自觉学习一般,但考取一本没问题。物理化学成绩不好;数学较好,在班级排名中上等。
2 物理感觉听不懂,老师讲课比较快。听不懂的时候问老师仍感觉听不懂,问同学能够听懂。
3 化学感觉题多,记不住,但是认为多用些功夫应该能记住。
4 八岁时父母离异,跟随母亲长大。母亲本科毕业,温柔,从事绘画工作。父亲本科毕业,具体专业不知,从事餐厅管理工作。父亲性格很奇怪,有时很急躁,有时很冷漠,现在父亲已经成家并生了一个女孩已2岁。
5 母亲再次成家约4-5年了。继父有自己的子女,没有在一起生活。偶有接触,关系还可以。
6 来访者自述性格内向,跟陌生人说话感觉语无伦次。跟熟悉的人说话没问题。自述自己朋友多,有知心朋友。
7 困扰:①学习方面,担心物理补不上。②性格方面:感觉自己害怕老师,表现在有事情打电话时害怕。(进一步询问,是跟所有不熟悉的人打电话都害怕)
【访谈实录】
1.Z老师:讲讲你的困扰吧。
2.来访者:第一个是学习方面的。学习方面总感觉物理有没学懂的,但是我不知道怎么补,然后感觉这方面补不起来了。
3.Z老师:你说点具体的,刚才李医生讲,你的物理不好,是因为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但是同学讲你就能听懂,是这个意思吗?
4.来访者:是的。
5.Z老师:那你找家教就好了。可能是他讲话快或者讲课方式不适合你,总之不是你大脑有问题、智力有问题。你知道我为什么知道你智力没问题吗?
6.来访者:什么?
7.Z老师:因为你数学好。一般数学物理都是连到一块儿的,数学好的物理自然就好,因为都是需要抽象思维能力强。你知道李政道吗?获得诺贝尔奖的李政道、杨振宁,基本上都是数学物理都很好,原因就是它俩之间联系多。数学跟化学的关系不大,但是跟物理有这种天然的联系。所以说,你如果数学好而物理不好,不是脑力的问题。要是脑袋笨的人什么都不好。我觉得这个就是教学方法的问题,那种老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合你,同学反而容易一讲就讲清楚你的问题在哪,是这意思吧?
8.来访者:是的。
9.Z老师:所以你这样的情况就特别适合家教,找一个适合你的家教,千万别请你的物理老师当家教,那就把咱害了,上课害咱们,放学也害咱们。那怎么办呢?找一个班上物理学得最好的,你又能听懂的,一起做作业呗!让你妈妈或者爸爸支付他一些东西,或者是社会上有那些辅导班,专门讲物理的,帮助你复习高考,这个非常好。
在美国就有这样的情况,不管是考医生还是考研究生,专门有这种分数高的人,也就是所谓的学霸,他特别知道怎么学,教课好于教授。因为教授总给研究生讲习惯了,他不知道别人为什么听不懂;这些学霸就专门知道怎么对付考题、考试,能把这些知识要点讲清楚。所以你这很明显,不是脑力不好,而是学习方法或是别人的讲课方法,对你有影响,那是最容易通过家教解决的。要是脑袋不好使,那就麻烦了,花多少钱都还是脑袋不好使。
10.来访者:懂了。但是我觉得只有一年了,可能学不起来了吧。
11.Z老师:学习不是这样的。一年时间绰绰有余了,还有一个月就来不及了,因为这些知识点一旦知道就触类旁通了。你如果仅仅是这个不好,那就这个请家教。比如说你数学非常好,也能考上一本,那你基本上是高枕无忧了。你看就这种成绩还能考上一本,脑袋还好使,你有啥可忧虑的?把这个缺点用一年时间补上。但如果就差一个月,我说那不行的了。你属于未雨绸缪,正好差一年是最有突击效果的,时间太长学完不就忘了嘛?你现在学这个就直接跟考试有关,应试教育是如果策略对的话,效果最显著。反正也不是考你真正的知识、真正的能力,就是考谁能对付考试,这就是应试教育。你变成应付考试的专家,就没问题;不行找那个专家给你当家教就可以了。
12.来访者:明白了。
13.Z老师:好了,还有别的问题吗?
14.来访者:但是感觉有时候在没做一件事前,我都会想到,肯定会把它做失败呢!这种心态一直就有,但是不知道怎么改呢。
15.Z老师:这很明显是焦虑了,是负性认知。你多想想你做成功的事。比如,第一,你现在说肯定能考上一本,说明你非常好,能在咱们中国,高考还差一年时就知道自己能上一本,这肯定不多,你肯定是少数派,那说明你行。
第二,你的脑袋学数学好使。我最担心很多女孩学数学不好使的,我尤其担心你妈妈是学绘画的,一般学绘画的数学都不怎么好使。你看你脑袋比你妈好使,她都能混个工作,当个妈都干成了,咱们就更没问题了。往往是数学不好使的人学艺术,你想咱们未来能超过妈妈,这不是坏事吧?这多好!要是倒过来就愁了:你只会绘画,数学不行,物理也不行,那我觉得麻烦了,麻烦大了。因为画得再好,赚钱也困难。咱们是数学好、绘画不好,或者是数学好、绘画也好,那就更好了,所以你想你自己是不是很好?
第三,我觉得你还是情商挺高的人。知道自己有这个问题,就找专家来做咨询,中国的小孩绝大部分不知道这个事情,这是你的秘密武器了。你看你刚才能听懂我这是幽默调侃了,很明显我不是说你妈妈不好,是说要夸你自己好,你这样去想就可以了。我很聪明,能上一本,能比妈妈混得好,你还要什么?
这就行了,人生就成功一多半了。所以你这样去想有什么可负性的?别天天吓唬自己。瓶子里有半瓶水,负性的人就说:这么半天才一半?怎么才一半?怎么就不满?什么时候能填满?……正性的人就说:哟,已经有一半了,还剩一半就满了呀!
你以前对自己总是负性,认为自己不成功,我看你比中国大多数的小孩都成功,你属于中国百分之十的人,能上一本,脑袋好使,听起来性格还挺开朗的,跟我们交流挺好,你还知道用专家,有问题还知道找咨询师解决问题,那你这什么问题都没有了。这样想,你慢慢就正性起来了,慢慢就不自卑了,这样清楚了吗?
16.来访者:明白了。
17.Z老师:对的。未来你干成功的事,远远多于你干失败的事。像我刚才这样想,你就好起来,这是为啥你要做咨询。如果你还是控制不住,啥事总往负性的、坏的方面去想,你就再去找咨询师聊。
但是你刚才知道这个道理了,你自己都说了,那事还没发生呢!不是说你开车就一定撞人,考试就一定失败,这事还没发生,你先想你会失败,刚才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对吗?
18.来访者:是的。
19.Z老师:对的,实际上跟你成功失败一点关系都没有,你先把自己的情绪搞坏了,把自己搞抑郁了,实际上你还可能不失败,是这个意思吧?
20.来访者:是的。
21.Z老师:那就说明我们无论怎么想,跟结果都不成正比,那为啥不正着去想?你看你想负性的,最后也没啥好结果,该成功就成功,该失败就失败;咱往正了想,至少混个好心情。想我们一定能成功,最后可能是成功一半失败一半,但是我心情好了。想我们可能失败,那我们可能还是一半成功一半失败,但是我们心情不好了,那不是傻子嘛!天天想自己不好的。
你已经都想过负性的了,所以从现在开始,试着锻炼自己每件事都往好的方向去想,这样清楚了吗?
22.来访者:明白了,谢谢老师。
23.Z老师:对,实际上脑袋就是这么个游戏,有的人就爱想成功,有的人就爱想失败。有的人一直想正的一直到撞南墙,他说,看来这样不行,不行就下次再改改。有的人整天是负性的,想得把自己撞南墙了,因为整天想负性的,情绪就不好,出事概率就高。所以负性思维的人出事的、做不好的概率高。正性的人,你知道有个词叫“轻躁狂”吗?
24.来访者:嗯,知道。
25.Z老师:上网查查什么叫“轻躁狂”。你像“轻躁狂”那样去想,很多事就都好办了。还没上大学,你想:我肯定能考上一本,肯定能考上好的专业,我肯定没问题,所谓的物理问题我找个家教就解决了——这一想你就没啥负性的了。我想来想去,你就一个负性,其它都是正性,不知为何你想那么多?不就是物理没学好嘛?还不是因为脑袋不好使,而是因为老师讲课方法不当,跟你无关嘛!跟你有关的话,数学也会不好使,其它都不行,因为是脑子有问题。咱们都没问题说明是老师的问题,那咱换个老师呗!上课是这个老师,下课找别的老师,这就解决了。这样慢慢训练就好了,这样清楚吗?
26.来访者:清楚了,谢谢老师。
27.Z老师:不客气。
28.来访者:还有就是,感觉很多时候,跟陌生人说话,有点语无伦次这种问题。
29.Z老师:焦虑,你现在跟我说话,我一点听不出你语无伦次,我听着非常流畅。
30.来访者:其实有一点。
31.Z老师:那就是焦虑嘛,就是说话不知道怎么弄。但是我现在听你不存在语无伦次,是你自己吓唬自己。你知道一紧张的时候会结巴,上台表演、公众演讲会有问题吗?
32.来访者:感觉还是会。
33.Z老师:对的,这些是焦虑。你现在跟我讲话,我看你的胆子非常大,说话非常有逻辑,我没感觉你语无伦次,我感觉我被你吓得有点语无伦次了。
34.来访者:不是的。
35.Z老师:但是如果你控制不住怎么办?平时多做点运动,把焦虑降低。有空时多做点运动,运动的人焦虑低,焦虑一低你就没有问题了。咱俩说话,你讲得比我流利啊,我十几岁的时候哪有你这么流利!十几岁这样就了不得,我这是混五十多了,你这种情况再练四十年那还不成精了?
36.来访者:呵呵呵。
37.Z老师:你最大的不可能,就是你到四十多岁讲话不流利,这不可能,现在都这么流利,没有这个问题,你是自己吓唬自己,紧张而已。跟你的负性认知是一样的。怎么办呢?别往自己身上扣那些狗屎盆子,自己从自己身上找毛病。明明没这毛病,一会儿说我负性,一会儿说反正我没好,实际上你挺好,还能上大学,还能上一本。
你说我说话紧张,实际上你也不紧张,你也不结巴。但你平常碰到重要的场合、重要的人物,有可能紧张。怎么办?多做点运动,把焦虑降低了,你就好了,清楚吧?
38.来访者:明白了,谢谢老师。
39.Z老师:不客气。
【张道龙督导点评】
离异、焦虑、艺术、负性认知、语无伦次……如何概念化?
这样一个小孩,很明显就是焦虑。这小孩为什么焦虑?有两种解释、概念化。她是离异家庭的孩子,而且这么小就面临着父亲再婚又生了第二个孩子、继父原来有几个孩子,来跟他竞争,这种不安全感带来的,看事情很负性。因为对小孩来说,最安全的是家庭,家庭都能一分为二,这会让她感觉很不安全。她父母两个人听起来都偏艺术,爸爸学管理,说明很可能不是学数学物理之类的,妈妈更不是,是学绘画的。所以这类孩子很明显没有一个很好的环境,不安全感导致她的焦虑,所以她就爱往负性方面去想。怎么去解释这件事?到一定程度,说话就语无伦次了。
但是我们今天看到她没有任何这方面的问题,既没有口吃之类的东西,也没有她说的语无伦次,至少讲得跟我一样有逻辑。我说话速度快,她完全能跟得上,看不出来这个问题,所以更像是焦虑驱使的。焦虑到一定程度,还可以导致选择性缄默症,一句话说不出来。背后是什么?是焦虑。如果她真是口吃,那么在这种压力场合下,一个医生,问我这些问题,那就彻底口吃了。如果真的是神经发语障碍,真的没长好,压力一大就不行了。关节炎的人一跑步就疼,没有关节炎怎么走都不疼,跑马拉松都不疼。这种压力也没看到她语无伦次,那就更不会是了。
这段时间要告诉她怎么做。因为她告诉我:第一数学好,物理一般;第二老师讲不清楚,同学讲得清楚。——我担心她是因为焦虑,注意力不集中,老师讲的逻辑没听明白;同学说话她不焦虑,一下就听明白了。所以这种就像表演焦虑,她不是有这个病,而是类似这样地去解释。怎么办呢?我们在认知上鼓励她,多告诉她正性的想法怎么去想,所以我用一些办法来调动她的积极性,你比你妈强多了。如果那时候她妈妈在旁边,会不会说你这个医生怎么这么说?没有,一般父母都明白,都会配合。我从来没见过有父母说,你为什么说我孩子比我漂亮?所以她不会这样的,也不会有什么意见。这小孩知道这是调侃是幽默,说明她不是病。
【张道龙现场答疑】
问题1:来访者学习不错,电话中言语也很流利,她说朋友也有很多,就是认知很负性,所以我当时也觉得挺奇怪的,有些事情是不是她自己想象出来的,并不是真实的?
Z老师:没有,她是焦虑。焦虑的人就跟陌生人紧张,彻底放松就没事,所以老师讲课快,她也紧张,自己吓唬自己,不容易听课好。同学讲的时候,她放松了就能听得懂,这就是焦虑的表现,会影响她。有一点焦虑是好的,否则你就会特别慢、墨迹,但焦虑太大了就会变成这样。不安全感会带来这样,家里都不安全,陌生人我怎么认为你能安全?总是胆小,不安全,都跟焦虑有关。这种成长环境会训练出这种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所以她对能不能考上大学有问题,能考上一本,她还觉得不安全,不把握,除非看到录取通知书。她是还没做就往负性想,还没跟陌生人打交道就担心他可能害我,这都是焦虑,不是妄想。
主持人:但是她跟咱们沟通过程当中感觉不到她有焦虑。
Z老师:所以说是自己吓唬自己,但是你别忘记咱们是电话,她感觉你害我的可能性比较小,就像加了一道屏障。陌生人在跟前我就觉得害怕,因为我总觉得不安全。如果她说你能飞进电话里面,钻到我这里害我,那是妄想。她明显不是。
主持人:明白了。
Z老师:对,这就是为什么要看模式。所以为什么要慢慢训练,就能看出这几个事说的是焦虑,就能解释她脑袋好使却听不懂老师讲,同学讲能让她放松让她明白,陌生人让她紧张。这样一元论就能解释了。
双声道就是说这个意思,她说的三个症状在我听来是在一根线上。如果她说,你不知道我真的怀疑他们有时候从窗户缝里爬进来,昨天就看到墙上打了两个洞,一看又没了——那就不对了,这肯定不是焦虑,听起来是精神病性症状了。
她说来说去恰恰都能解释了。如果她拿着电话紧张,当面不紧张,反而是问题。咱们是拿着电话她不紧张,当面紧张,这是对的。
主持人:这是焦虑的表现。明白了
问题2:有的来访者老师会很详细地跟她解释,你这个是什么问题,什么症状,怎么来的怎么去的。老师怎么区分你给病人、给来访者讲的度呢?像这样的病人,你跟她说清楚好,还是有所忽略的这样好?
Z老师:对,不说清楚好,有两个原因,第一她是未成年。未成年的时候,她对这些东西的理解是有限的,你说完这些话她可能当成不可改变的了,她会分不开哪个能变哪个不能变。第二这个小孩本身就没有安全感。她已经告诉你,我经常负性认知,你再告诉她你负性的原因吗?因为父母离婚造成的。好了,父母不能复婚了,这就一辈子带着阴影了,她的阴影面积就会扩大。所以我就告诉她这根本无所谓,没什么关系。
假如她反过来问我这跟我父母有没有关系,我说不是,父母离婚这不就是两个爸两个妈了,人家是两个你是四个,这没什么坏事,这有什么关系?关键是咱怎么跟她们都相处好了,咱就多一份资源,我会这样去宽慰她。我不是鼓励别人都去找两个爸两个妈。因为她未成年,事情已经发生了,她不可逆转。当有一天她成熟了,成年了,再跟她去说,我会说是从那会儿来的。所以是基于她未成年,而且她已经是负性认知的状态了。
听众1:老师您刚才这么一解释,我又有点体会了。我记得有个咨询师说过,这个咨询是客观还是主观。您说咨询师自己应该客观,同时又应该运用自己的经验,把主观的有利于来访者的这些东西、经验告诉他。我觉得您刚才讲的这个确实是这么回事。
Z老师:正确的。
问题3:刚才在做高中生咨询的时候,来访者没说几句,都是Z老师在说,感觉很多时候都没给她机会呈现她的想法,她就在那儿笑,或者说应对一下就行了。
Z老师:咨询跟谁说多谁说少没有关系,因为她的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不是第一个接触她的,我们的李医生跟他谈了多长时间?
主持人:大概十几分钟吧。
Z老师:她把这些问题都问清楚了,加上这些背景,再问她想讲的是不是刚才她跟李老师问的这些问题……
听众2:等于咱们是在一定基础的了解上,再针对他那几个问题……
Z老师:我们所有的个案访谈都是他们先收集病人信息,只是我不知道。
听众2:然后现场汇报给您。
Z老师:是的。我再问她是不是。如果患者来了说,我跟李医生没说,不好意思说,因为她像我妈,我跟你说我主要是谈恋爱有问题,这样就得重新收集信息。
听众2:对,有时候可能会有这种情况是吧?
Z老师:是的。所以咨询从来就不是多跟少,如果病人是躁狂我就一句话不说,他是躁狂那咱说啥?所以谁说多谁说少跟咨询没关系。
听众2:我个人以前一直认为应该让来访者充分表达,然后我们多陪伴。
Z老师:充分表达是什么目的?除非你认为咨询就是宣泄,那你就充分宣泄。人家是有问题来找你解决,又没有什么病,你知道问题了就抓紧时间提供解决方案,这才是咨询。咨询不是让他说让他宣泄,除非你是在做宣泄,让他哭一鼻子,哭吧!
她不是来找一个地方哭的,她是问他有什么毛病,怎么办?她对自己的毛病非常清楚,数学好物理不好怎么办?你不说这个,让他说别的干吗?
听众2:明白了。
Z老师:聚焦主要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这叫咨询,你刚才那些叫设置,设置是有原因的,为什么说大家要注意听他的、倾听?但这不影响你做咨询。咨询只能是一个原则。人家说价值中立了,所以在中国衍生出我啥也不能说,要来访者多说,他说完我也不说,那他说了一大堆你没解决问题,为什么给你钱?这本来都是有问题。
听众2:因为刚才过程里面我听到的,她后面只是配合一下,或者说好好,觉得挺高兴的,或者说她哪有那么好。然后她自己没有更多表达她的想法。
Z老师:她的想法已经非常清楚了,我数学好物理不好,我比较负性,我说话紧张,都说了还要说啥?
听众2:可能我自己的问题,就是我们已经对她收集了一部分信息。
Z老师:是的,我不需要她多说,她的问题已经说清楚了,就抓紧解决,然后再看看有没有其它问题,不行还可以有下次。
听众2:就是一次我就解决一部分,来访者当前最重要的问题。
Z老师:不是说吗,我是张医生讲讲你的困扰——这期间我让她开放。如果她说我还是跟我妈的关系问题,没问题,我没阻挡你说。她说什么我就做什么。
听众2:对的,就是您又给她机会,她还是说的这些。
问题4:我以前的一个患者,他是政府里面的处级干部,他以往会有一些公开的演讲,都没有问题。但是有一次,半个月前左右的一次演讲当中,他觉得自己出现了一点小的失误和口吃,他问了其他听的人,都觉得没有问题,但是他自己非常在意和纠结这个事情,然后他来到我这儿咨询,因为他明天又面临一个大型公开演讲,焦虑得不行,这样的情况,能否给他用点药?
Z老师:对,β受体阻断剂。
听众3:用药的效果是来得最快的,是最好的,那接下来需要CBT或者行为训练这一块,可能跟他讲或者以后咨询当中再来做,是吗?
Z老师:对,先用药物解决表演焦虑,然后用系统脱敏的办法。搞团体咨询,大家都在这儿,让他给大家讲讲,都是陌生人。最重要就是他的信心。你的结巴在哪儿?我没听到。他说没有,录像里面你找一下,结果找不到。这样再让他去讲。他说可能那天他是感冒了或者疲劳了,他就知道那天是特殊情况,其实没有这个问题,慢慢就好了。
听众3:就是让他再去验证和体验他的演讲,可能是他自己想得太多了,或者是焦虑的一个状态,用一个实验去告诉他。好,我明白了。
案例督导:张道龙
编辑:李志梅
Copyright © 2008- 德中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