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尼科特过渡性客体和过渡性空间学习笔记
温尼科特是英国的精分名家,我看到他照片的第一感觉是,和人本学派的罗杰斯长的真像,都是满脸的苍桑皱纹下,带着某种孩童般纯净的笑意。真是两个非常和蔼,和谐,又温暖的老头啊。
温尼科特提出的过渡性空间的理论,着实让我迷恋了一把。他是这样解释的:过渡空间是既不属于内在的意识世界,也不属于可观察到的外部世界,它是中间区域,第三个精神世界。它存在于幻想与现实之间。过渡空间是这样产生的:婴儿出生后的前三、四个月间,完全依赖于妈妈的照顾生存。这种依赖是如此的彻底,以至于此时的婴儿会产生一种“主观的全能感”,即世界是因他的需要而被创造出来的―――婴儿饿了,开始哭闹,于是乳房及时出现了。婴儿感觉是自己创造了乳房,而他本身,也跟乳房是一体的。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婴儿渐渐感到了自已和妈妈的区别,原来乳房不是自己的,是属于那个总是出现在他身边的女人的,更重要的是,他发现自己是不能完全控制乳房的,现在当他哭的时候,乳房也不会像以前一样马上出现,而是总让他等上几分钟了,有时甚至必须得让他大哭大叫上一段时间,乳房才急匆匆地从外面的超市赶回来。婴儿终于明白了,是自己在依赖着妈妈。这让婴儿感到了焦虑。所有的婴儿都是非常聪明的,于是他首先在自己身上想办法―――把大拇指放在嘴里,看,他给自己创造了第一个过渡性客体。当婴儿把大拇指放在嘴里的时候,他的第一个过渡性空间也就产生了。婴儿美美地吸着这个自创地“乳房”,表情是如此的幸福和享受,就像他体会到了妈妈在身边时的安全、温暖、满足和快乐。很快,婴儿长成了儿童,当儿童整天拉着一只小布熊高兴地走来走去,不高兴时就揉来揉去,吃饭睡觉都得带着它,有时还会咿咿呀呀对它说些什么的时候,这就是儿童的第一个“非我”的过渡空间了――因小布熊而跟外部世界相联系,同时小布熊又只属于儿童创造出来的那个世界。在那里,儿童从小布熊身上得到了安全和温暖。
过渡空间对儿童的成长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这些小布熊、小毛毯,对有些孩子来说甚至是被反复舔过的被角儿、妈妈用的毛巾等,儿童的真性自体慢慢变得稳定。随着自我力量的进一步加强,儿童会渐渐放弃掉以前的过渡客体。但过渡空间是不是从此就不存在了呢?不是,过渡空间只是随着时间的增长慢慢弥散开来。此时儿童不会再需要随身的小玩具了,但他会偶尔想起小布熊,这让他感到安全和快乐。他也可能会喜欢看有关小动物的电影,喜欢画有小熊的画,要盖有小动物图案的被子―――这些时刻都让他感觉很舒服。慢慢儿童长大了,社会压力竞争压力都让他感到了疲惫,这时最能让他放松的是什么?或许只是去一次动物园,来次野外郊游,或者是创造一些关于动物的油画,或许是看看妈妈随手留下的字条等等。但如果此时你问他,为什么会这么喜欢动物?妈妈那些零碎的叮咛有用吗?他肯定不会告诉你最初的过渡客体的故事,因为他已经忘了。
越是在成人的世界里,弥散着的过渡空间就越多。这是因为成人被各种社会规范要求和压抑的太多,只好将过渡空间分裂成无数个小小的间隙,充满在生活的角角落落里。办公大楼里,某位男士在窗口前享受地吸着烟。他只是在享受尼古丁带来的刺激感觉吗?或许不是,他只是通过抽烟这个动作,又让自己沉浸在了小时候玩火时的快乐和轻松感觉中。在这一根烟的时间里,男人仿佛又回到了童年,他又是当年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猛小子了。男人抽完烟,重整精神,冲回会议室,他已经又做好了拼搏的准备。很多北漂的人回到家就习惯性地打开电视,却并不认真看,为什么?也只不过是想创造一个他原来熟悉的场景而已―――家,一个全家人晚上围坐在一起看电视的家庭场景。此时的电视,谁说就不是老家里那台又小又旧的老电视呢?甚至连高官们都必配一位情人小蜜,其实也只是因为他想创造一个完全不同于他平时的官场环境的过渡空间而已―――谁能天天带着个面具总说些最仁义道德的话啊,多累啊。而在小蜜面前,他就是他,是个什么脏话什么脏事都能做的人,这才是他吗。所以,我很理解越是官大,小蜜越多的情况――责任大了压力就大,压力大了要求的过渡空间就大。
成长的标志之一,就是能直说的话不直说,要绕着弯说,能直接要的东西不直接要,要绕着弯地要。文学和艺术就这样被创造出来了。作家们坐在家里,用白日梦创造出完美的过渡空间,里面盛满了爱和恨、安全和刺激、美好和丑恶,书写出来了,读者们流着感动的泪一遍遍地读着。谁说读者在读的时候,就不是那个美丽的被众多男人爱的死去活来的女主角呢?被这样一个过渡空间所包围的读者,该是何等幸福啊。但如果没有这些书,有哪个长相平平的小百姓会突然想像自己变成了公主?都这么大的人了,再像小时候这么想,就该是现实检验能力有问题了。但看书时可以,我们虽然不是公主,但我们仍在那短短的读书时间里,如公主般被爱着,或爱着。
温老头说,只有在过渡空间里,人才会有创造性的迸发,正是创造性,使人感到了生活的意义。确实如此。生活如果太现实了,那就只是活给别人看,没有激情和创造力了。生活如果太自我了,又会变得封闭隔离,所以,最好的状态,应该是扎根于现实―――赚钱是必须的,没钱是很要命的;实现于自我――喜欢才是第一位,老子不喜欢,多少钱都砸不弯我的腰!但是生活,生活是享受在过程――做自己喜欢的事吧,钱吗,那是副产品,该来的时候就会来的。于是,我们的一生都生活在过渡空间里了。按温老头的话说:我们都健康了。
Copyright © 2008- 德中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