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用心观察在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事,你会有很多不同寻常的体验,而这些体验的价值往往不亚于你专门拿出精力读书、学习,甚至做咨询。
一天晚上,我陪儿子练拳,看到他一拳接一拳打得很起劲儿,可是他打拳并没有什么章法,也没有体会到发力的位置。我提示道:“小伙子,慢一点,一拳一拳的打。”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越提示,他出拳的速度越快。 我反复说了两三遍,看到没用,只好选择闭嘴。
等到我们停下来休息的时候,我故作不经意地问道:“刚才老爸说让你慢一点,你好像没听到。”儿子眨眨眼,想了一下,说:“那刚开始打,我一点都不累。”我听他这么说,好像忽然被点醒了,儿子的这个反馈对我而言很重要。
为什么呢?我发现儿子的想法和我的想法完全不同。我让孩子慢下来是想提醒他体验一下出拳时如何运用腰和胯发力,同时注意一下出拳的节奏,而儿子以为我觉得他累了才让他把速度放慢的。他之所以加快速度是因为他要告诉我,他一点都不累。为什么他在我面前不想表现出累呢?因为他担心我瞧不起他。
这个发现对我和孩子的关系很重要,幸好我没有在觉察到他不听话的那一刻,就冒失的呵斥他一顿:“嗨,你在搞什么?几个意思啊?说你呢,为什么不听?”如果是那样,我们就不可能有接下来的沟通了。
这样的事情可以用对错来衡量吗?我们来看一下,我让儿子打拳时慢一点,是想让他仔细体会一下他需要如何发力,同时注意把握出拳的节奏,我并没有错,而且是一片好心,可是儿子则是担心我瞧不起他,这也没有错,所以这不是一个对与错的问题,而是因为我们所处的位置不同,心里所想的和所担心的都不一样。
由此我想到了在我的工作中,有很多来访者每次见面都给我一种忙忙碌碌,停不下来的感觉。当我和他们讨论是否可以慢一点的时候,他们几乎给我的反馈都是一样的:“我也想慢一点,可是他们没办法。”
其实很多时候,我邀请我的来访者慢下来,是因为如果他们太快,太着急就无法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但是很多来访者极有可能是在担心我觉得他们没有能力快一点。
自从我和儿子之间有了这样的一次对话后,面对无法让自己慢下来的来访者,我不再直接提出要求了,而是把对他们的要求化作了更具体的讨论。这样一尝试果然奏效,当来访者明白慢下来并非代表自己不行,而是需要看到自己在哪里,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时,他们不但不会再抗拒,而且会主动尝试着让自己慢下来。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把自己的生活节奏搞得过快,在这种状态下,很多人连自己究竟是谁,到底在哪里都不清楚,又何谈解决心理困惑呢?当你知道了让自己慢下来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时,你愿意进行这样的尝试吗?
Copyright © 2008- 德中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