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入无反应状态即关闭互动的通道,关闭之后轻的成为自恋重的成为自闭。
常见的自体问题:有一些很有成就的人,他们一路走来都非常的优秀,优秀成为他们的一个防御,巩固他们自体破碎的可能性,然后等他们到了中年什么都有了以后,因为某一件事情的刺激,然后他们的自体破碎的那个部分就出来了。他本来用优秀来防御的那个部分就被击溃了,就呈现出他那个碎片化的自体,导致他一下子就迷失掉了。
我们这一代人,很多人在积极的努力学习,努力的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生怕哪一点做的不好,上三代的事情也做,下三代的事情也做,我们有那种很强烈的病态受虐的情节,要不然就是自我放弃。
把原欲平均分配给自体和客体,科胡特对趋利的可分配性的立场,即完全指向自体就是自恋,完全指向客体就是没有自我。米勒1984做过以下陈述,分析师开始对自恋需要产生兴趣,如被尊重、被镜映、被理解、被严肃对待等等,我们要看到来访者的需要。以往人们认为与驱力有关的大部分渴望如今已经得到更充分的理解,自恋的需要比俄狄浦斯这个词语更能加以充分的说明,在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的视角下能够理解,而且比俄底浦斯这个词更重要,因为俄狄浦斯已经到三角关系了,到神经症的部分了,在科胡特的视角下,这些自体方面的疾病其实是更重的,比如疑病症、被害妄想。
疑病症也是一种被害妄想,很多症状可能是自体破碎的部分,最严重的可能是精神分裂,次的就是疑病症,疑病症的人是因为根本没有客体去安慰他,所以他把这个部分就转到自己身上来了,所以他会觉得我的自体随时瓦解的可能,所以他开始觉得我哪里哪里有问题,再怎么看病都没有用,非常痛苦,因为他还有一个清晰的自我在,并不像精神分裂,我就分裂掉了就算了,他偏偏又有些理性在,所以疑病症的人非常痛苦。
社交恐惧症已经跟人有连接了,在连接的部分受到一些创伤,至少要比精神分裂和疑病症再往前走一点儿,看严重程度这样。
科胡特认为,人的一生要去实现核心自体的。而且决定我们追求的是核心自体。对核心的自体解释是超越快乐原则的,科胡特认为,我们人刚出生并不是要去追求快乐的,而是要去追求实现我们的核心字体。核心自体是最有力量的,是发展出我们的抱负和理想的,以及支撑我们终生的这个部分。
Copyright © 2008- 德中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