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案例,我有很多感受、也有很多困惑:听案例的时候,开始被案主的坎坷经历吸引,想认真地听,然后给出恰当的反馈帮助呈报者。 然而后来不自觉地就感觉烦躁、不想听下去, 还有种难以说清楚的愤怒感。整个案例听完像是在看一本穿越小说。听完案例汇报,我出现两个画面:一个经历坎坷、有很多丧失、被抛弃、缺爱、寻找自我存在感、价值感的小女孩; 聚光灯下一个独舞的小女孩在表演川剧“变脸”,演绎的内容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手中火柴的微光里幻化出一个又一个炫目的故事:没有学历、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农村女孩到大城市打拼后衣锦还乡,给父母盖新房、给弟弟买楼、为了友情一掷万金、梅开二度与博导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些桥段吊打了无数想改变命运的男男女女。这个初中毕业、身高1.5米、其貌不扬、离异带着女儿的中年女性像个超级催眠师,不仅自己活在自我催眠状态下,也把身边的人都催眠了。她最成功的催眠就是通过网恋把一个“博导”变成了丈夫,现实中的博导大多很忙,这个博导有什么样的特殊癖好需要通过社交平台去找伴侣? 这个女咨客通过网聊就能够力压群芳和博导结成金玉良缘,这是种什么样的催眠能力呀! 如果她的年龄再大一点是否会说自己的二婚丈夫是中科院的院士呢从她的成长经历以及一些夸张性的行为来看,她的心智化水平不是很高,依恋关系估计是矛盾型依恋吧。因此也就不难猜测,她的人际关系不好。她的心理学评估:二型创伤;不安全矛盾型依恋;人格水平属于边缘人格或者趋近于边缘;人格特点以自恋、表演性人格为主。我是第三、第四届《中德心身治疗培训》的学员,在地面培训的时候呈报者通常报告10分钟左右,老师就会让我们根据自己情绪的感受、身体的感受、自由联想,结合有限的信息去理解个案并进行工作。 本届培训,老师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督导前对案例呈报的时间也做了要求,但是这次呈报的时间接近40分钟,呈报内容丰富得像是“心理动力学”的案例汇报。 我很好奇,老师是想让我们体验一种新的“巴林特”案例呈报的方式?还是说有什么其他的考虑呢?
Copyright © 2008- 德中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