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的本质

  • 2015年2月27日
  • 德中心理

交流的本质

——德中心理马春娇

每个人和他人的交流本质上都是和自己的交流,当你在讲一件好笑的或者成功的事情时,往往心情不错,和别人重复是在加强自我的感觉,即使不和别人说,也可能会在心里自我重复,偷着乐;当你讲述悲伤的,烦恼的事情时,自己仍然是最忠诚的倾听者,试图通过一遍遍的诉说宣泄情绪,不断脱敏;当你头脑混乱时,和人的倾诉便是整理思绪的过程。每个人都在进行自我交流,只是形式不同,有的人借助他人,表现为爱与人打交道,喜欢表达;有些人借助事务和活动,表现为专注地做某件事,如绘画、音乐、诗歌、文学、事务性工作,这似乎更具象征意义;有的人借助于沉思和自我对话,表现为反省、顿悟,比如哲学、心理学、自我成长和剖析;有的人借助其他生命或非生命来交流,如养动物,种植物,搞收藏。和外界的互动,包括和人,和事,和物之间都是内在自我交流的工具,或是内在自我交流的外化。内在和谐,外在才会和谐。或许,我们所有的话都是说给自己,所有的事都是做给自己。所以,当一个人不能放弃一个看似无意义的行为时,比如强迫,是他自己需要看到、听到、做到,当这个自己是无意识的,行为就是不自控的,有意识的,就可以自控。一个人人格越成熟,和自己的交流越清晰,越深入,越健康,越有意识。相反,一个人格欠成熟的人,和自己的交流越模糊,越象征化,越不自知。比如,有的人说话滔滔不绝到了让听者疲劳、反感的境地,他和自己的交流完全依靠他人的配合,像是一个没断奶的孩子,不能自给自足。自我交流的象征化也是有积极意义的,艺术、文学需要潜意识的参与,越朦胧未知的艺术作品,越有美感,也更能接近自然和人性。自我交流的象征化也是创造力和天赋的源泉,深入潜意识的欲望、天赋,才有最大的动能。自我交流,需要意识和无意识共同参与,意识来监控社会行为,扩大对社会性相关部分的潜意识进行探索。潜意识,提供天赋和能源。二者平衡是自我交流的理想境界,也就是我既能满足自己,又不妨碍别人,甚至达到自己开心,他人受益。然而生活中,意识和潜意识不平衡的自我交流还是有的,表现为某方面有天分,却和外界交流不畅。多和自己做有意识的自我交流,去了解自己的无意识,更好地驾驭自己,同时也可以有意识地利用无意识的力量来发挥潜能。


咨询顾问微信二维码